佛山陶瓷网
首 页 最新 知识 图文 供应 合作 瓷砖 供求 批发 采购 招商 综合

【德化陶瓷】浅议德化陶瓷文化的特性

dehuataoci】2016-3-18发表: 浅议德化陶瓷文化的特性
林建胜德化聚益瓷雕工艺厂362500德化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独特的地位。本文拟就德化陶瓷文化的特性,提出粗浅的看法,以期抛砖引玉。一、独特的历史文

    浅议德化陶瓷文化的特性

林建胜

德化聚益瓷雕工艺厂 362500

  德化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独特的地位。本文拟就德化陶瓷文化的特性,提出粗浅的看法,以期抛砖引玉。

  一、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

  德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早在西周时期,德化就开始烧制原始瓷,是中国最早烧制原始瓷的窑口之一。唐代,德化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,唐代德化诗人颜仁郁写下了“东家西家地碓声”的诗句,当时德化颜化綵撰写了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陶瓷专著——《陶业法》。

  宋元时期,随着“东方第一大港”——泉州港的崛起,德化陶瓷开始大量外销,成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,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。被誉为“海上敦煌”的“南海一号”沉船上,有大量的德化白瓷。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·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详细记录了德化陶瓷的制作工艺,盛赞德化瓷器“制作精美”,如今意大利圣马克纪念馆还珍藏着他带回去的德化瓷器。

  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,以其“白如雪、润如玉、透如绢”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,被誉为“象牙白”、“中国白 (biac de china)”,标志着中国白瓷生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。一代“瓷圣”何朝宗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雕塑技艺,将德化白瓷的材质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,将德化瓷推向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,他的佛像瓷塑作品,深具中国文人画的风格,气韵生动,造型独特优美,线条柔美流畅,形神兼备,被誉为“东方艺术珍品”,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型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
  清代,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都进入了鼎盛时期,以独树一帜的民窑青花瓷而名闻遐迩。1999年5月,在中国南海打捞的“东方泰坦尼克号”——清代沉船“泰兴号”上,出水100多万件以德化窑为主的青花瓷器。德化民窑青花,冲破了官窑的种种繁琐羁绊,没有宫廷用瓷的富丽工臻意味,而充满着情趣盎然、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,塑造了自然优美的艺术形象,反映了普罗大众的感情愿望、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。

  民国时期,德化陶瓷又有短暂的复兴。民间艺人苏学金、许友义在艰难岁月中仍坚持制瓷事业,继承传统,锐意创新,其作品“捏塑瓷梅花”、“木兰从军”、“关公”等作品先后在巴拿马、英国、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殊荣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德化瓷业获得恢复与新生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德化大力实施“科技兴瓷、艺术兴瓷”战略,陶瓷业逐渐成为德化经济的支柱产业。目前,全县陶瓷企业达1400多家,2013年陶瓷产值150多亿元,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。1993年,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词:“德化名瓷,瓷国明珠”。2004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到德化视察,为德化题写“中国瓷都”。2005年,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德化先后被命名为“中国陶瓷之乡”、“中国民间(陶瓷)艺术之乡”、“中国瓷都”。

  2000多年来,德化窑虽历经朝代变迁、隶属变化,但窑火从来没有间断过,陶瓷文化一脉相承,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独一无二的。

  二、独特的“中国白”材质

  “中国白”成为中国白瓷的最杰出代表。德化窑素以白瓷著称于世,国外专家普遍以“biac de china”(中国白)称呼德化白瓷。据《安平志》记载,“白瓷出德化,元时上贡。”明朝弘治《八闽通志》载:“白瓷器:出德化县。”明朝万历《泉州府志》载:“白瓷器,出德化……洁白可爱。”尤其是晚明烧制的“白如雪,润如玉,透如绢”的“猪油白”,被誉为“象牙白”,标志着中国白瓷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。“猪油白”白中泛黄、温润如玉,内蕴蓬勃的生命力,制作人物瓷塑,形象鲜活,独具艺术魅力,其冰清玉洁的本色及天然之美、朴素之美的审美理想焕发着鲜明的个性特征。

  近千年来,德化窑一直因独具地方特色的白瓷享誉中外。

  三、独特的白瓷雕塑形式

  德化白瓷雕塑艺术独树一帜。明朝万历《泉南杂志》载:“德化县白瓷,即今市中博山、佛像之类是也。”一个“今”字,反映了当时“佛像”瓷塑的盛行。明朝崇祯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也记载,“德化窑,惟以烧造瓷仙、精巧人物、玩器,不适实用。”清朝朱琰《陶说》、梁同书《古窑器考》都记载德化窑“佛像最佳。”清朝蓝浦《景德镇陶录》也记载,“德化窑……惟佛像殊佳。”清朝乾隆《泉州府志》、《晋江县志》都记载,明朝何朝宗,“善陶瓷像”,“为僧伽大士,天下传宝之”,清朝道光《晋江县志》还在“金石志”里记载传世“瓷僧伽大士像:明何朝宗造。”何朝宗虽传世作品极少,但他赋予了陶瓷艺术以更完美的品格,成为举世公认的“瓷圣”。 何朝宗的瓷塑以白中泛黄、温润如玉的德化“猪油白”为材料,因其略带暖色调,与东方黄种人的肤色相近,使远离尘世、不食人间烟火的观音大士、禅宗祖师,从庄严肃穆、一尘不染的佛堂走进人间、走进百姓的生活。其温润如脂的釉色,似乎让人能感觉到,观音丰腴而富有弹性的肌肤散发出来的沁人体温。

  德化瓷塑历史之久、题材之广、手法之多、水平之高、特色之著、影响之大,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窑口都无法相提并论的,德化堪称“世界瓷塑之都”。

四、独特的“德化窑”窑炉

  古代德化的窑炉是从小型的馒头窑、鸡笼窑,逐步往更高、更大的窑炉发展的。到了北宋,随着海外贸易规模的扩大,小型窑炉已无法适应市场对瓷器量与质的要求,“拱大窑”已成为德化窑工共同的梦想。

  传说北宋绍圣年间,德化窑工林炳为了建造大型窑炉而忘寝废食。有一天,林炳在坍塌的窑炉边做了一个白日梦,梦见一个“口吐浓烟、袒露双乳”的仙女从空中飘然而至,并用手指着双乳与圆腹。林炳一觉醒来,十分惊奇,就按仙女的暗示,把窑身延长拱成像仙女腹部一样的长弧型,两边加筑二个像仙女的双乳一样的圆球型“窑奶”,终于率先把大窑拱成。后世为了纪念林炳的功绩,封林炳为“窑坊公”,并建祖龙宫奉祀“窑坊公”与九天玄女,每年“窑坊公”生日那天,窑工们都会带着一年来的新产品前往祭拜。

  此后,从“窑坊公”的大窑逐步发展到龙窑,南宋从不分室龙窑逐步发展到分室龙窑,明代又从分室龙窑发展到阶级窑。阶级窑分级分室,每级单独一室,每室一级,每室都是一个横着的蛋式窑,每室既单独成为一个大窑,数室相连、相通又形成一个巨大的窑炉。阶级窑烧制瓷器容量大,质量好,是古代中国最先进的陶瓷窑炉,是日本“串窑”的始祖,被陶瓷史学家命名为“德化窑”。

  五、独特的海洋文明特征

  德化是海洋文明特征最显著的窑口。德化陶瓷文化深具包容性、多元性和开放性、开拓性的海洋文明特征。地处有“世界宗教博物馆”之称、“涨潮声中万国商”的泉州,德化窑以瓷土为载体,生产满足世界上不同政治背景、不同宗教信仰、不同民族习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瓷器。从北宋至今,德化窑一直以外销为主,从东亚、东南亚到东北非、中东,再到欧洲、到美洲,直至今天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这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陶瓷经济发展十分快速,陶瓷文化也有新的发展。东南亚、港澳台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,欧美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的快速导入,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的逐步渗入,德化陶瓷文化的包容性、多元性和开放性、开拓性快速得到新拓展。东南亚、港澳台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,带来了德化陶瓷经济前十年的发展。欧美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的快速导入,带来了德化经济后二十年的发展。而现代陶艺与当代艺术的逐步渗入,带来了近几年来德化陶瓷内销经济的发展,必将影响着未来德化陶瓷经济的发展。

林建胜作品《倚几如意观音》

林建胜作品《惠风和畅》赠送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及夫人

瓷砖相关 德化 尚古印象陶瓷 陶瓷新技术 嘉联陶瓷 ,本资讯的关键词:德化陶瓷中国陶特性

(【dehuataoci】更新:2016/3/18 18:48:10)
“当地客商非常喜欢德化陶瓷茶具,在匈牙利参展第一天,卓越的近百件陶瓷茶具就被当地一家公司全部买走了。”回国不久,德化县卓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宝敬就忙着和匈牙利gotop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洽谈 >>
德化陶瓷的历史发展新石器时代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,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,技艺独特,至今传承未断。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,与丝绸、茶叶一道享誉世界,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 >>
  佛山陶瓷网-佛山地区陶瓷大市场
资讯中心,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,企业新闻、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。把握佛山陶瓷网,把握行业脉搏。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、资讯和联系,工厂商家价格信息,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。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。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[佛山陶瓷网]